`
anglefly
  • 浏览: 204729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2
  • 来自: 北京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"庸才"其实更受欢迎

阅读更多


公司,决策者毕竟是少数,更需要的是基层执行者。在看重集体智慧的外企,通常在决策前,会有一个群策群力的头脑风暴。由于正反方意见的对抗相当激烈,头脑风暴的结果通常相对“中庸”,一些“天才创意”会因为种种质疑而被改得面目全非。

 

其实正是这种集体智慧的制度,保障了企业的稳健发展。公司决策依靠的是集体智慧和精密的执行,而不是某个天才的灵光乍现。后者意味着,万一这个天才哪天生病了或另起炉灶了,这个公司是不是就得关门大吉了?


因此有创意有想法的人,公司绝对欢迎,但首先,你必须是一个会执行的人,也就是能把领导交待的事情执行到位的人。有个公司的部门主管说:我不要天才,只要一些中等智力并且肯干的人就可以了。这应该也是大部分主管们的心态:就算你绝顶聪明,不服管、不好用,与我何干?


但是很多打工的人并不能完整地认识到这一点,总是披荆斩棘地向决策者的智慧逼进,于是开始与公司、与老板相左。拎得清的人,或许懂得适可而止,退缩到二等智慧上,一切太平;拎不清的人呢,斗个头破血流之后,不仅丢掉原来的位置,还落个一肚子恶气,然后世上多一个怀才不遇的怨夫或怨妇。


在企业求发展,需要被领导和同事认为杰出。对恃才傲物的人来说,如果把自已打扮成勤奋的庸才或细心的庸才,其实也是一种聪明的生存之道。常有一些平时看似唯唯诺诺的副手们被扶正之后,忽然变脸为雷厉风行的改革者。原来不是没有智慧,是时候和机遇未到,先要藏一藏智慧。


庸才如此受欢迎,它是一种精密的执行力,一种绝对的服从精神,一种藏智慧的智慧。庸才通常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,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职场上的老手,从毕业时的菱角分明,到若干年后对公司运作中的恍然大悟。从一开始的工作妥协,到最后的中庸之道。初到深圳的我也有幸在满是天才的公司里呆了一段时间,现在我和很多那时的同事依然是不错的朋友,当时却由于大家的天马行空,又无法说服对方而最终也没能走上正轨。原因除了我以前提到过商业模式的问题,无法有效决策,没有庸才队伍,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回想起来那也是一段难得的创业经历,只是大家都还年轻。


在面对困难时,我们作为庸才的角色时,妥协显然无法避免。要是把握不好也是一种危险的习惯,不要因为妥协就省略或简化必要的工作,长远的考虑问题和分阶段的引导实现是其中很能体现智慧的地方,特别是当职业经理人来领导工作时,他们更注重结果。

 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